臘月十二“小寒”,大連莊河市栗子房鎮地區北風呼嘯,下起小雪,氣溫低至-10℃,記者隨同負責驗收該鎮農村無害化廁所工作、來自市森林公安局的下派干部譚嘯一起進村入戶,感受“廁所革命”給當地群眾帶來的變化。
小廁所、大民生。作為決勝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,廁所革命是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鄉村環境的重要方面。盡管“過了臘八就是年”,但眼下我市農村無害化廁所驗收工作面臨時間緊、任務重的局面,相關鄉鎮黨員干部正在抓緊工作,確保年前順利驗收。
2019年,大連投資4.2億元用于改造13.7萬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,將明顯改善農村如廁環境,提升農民生活品質,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頂風冒雪,記者和譚嘯驗收小組工作人員早上8時30分左右來到大譚村石山屯,石山屯的居民組長于吉福帶領我們步行進屯入戶,對2019年申報修建無害化廁所的農戶挨家挨戶走訪,驗收工程、簽字確認。
盡管作為城里來的“85后”下派干部,在驗收廁所時譚嘯不怕臟、不怕累,堅持原則不走過場。
譚嘯介紹,栗子房鎮農業站兩名工作人員快要退休了、年齡較大,加之該鎮由原來的栗子房鎮和南尖鎮合并而成,第一批竣工待驗收的無害化廁所多達2265座,因此,驗收工作量極大,驗收工作經常進行到天黑前,就連周五下午譚嘯都得加班,只能坐晚班的火車回市內的家,然后周日晚上他就趕回栗子房,確保周一一早就開始驗收工作,不耽誤工時。
驗收過程基本全程靠步行。很多農戶居住在山坳里,頂風冒雪徒步進山是常事。從去年11月份下派到栗子房鎮工作以來,譚嘯的運動手表顯示,他每天平均要在各個村屯步行10公里左右。由于驗收需要拍照留底,盡管戶外工作天寒地凍,但工作時不能戴手套,所以譚嘯一天都是雙手凍僵,工作結束后摘下的口罩上鼻涕都能凍成冰花。
有時氣溫太低,手機都凍死機,為了繼續工作,譚嘯只能把手機放在衣服里面捂熱了才能開機。大多數農村的居民都是歲數較大的留守農民,譚嘯在跟他們宣傳解釋的過程中必須扯著嗓子喊,否則很多耳背的老人聽不見。一天下來,四肢疲累、嗓子冒煙是常事。鄉鎮工作的同事經常打趣說“又去看廁所了?”
當天,記者跟隨譚嘯一行上午在石山屯驗收了50座廁所,下午在永泉屯驗收了30座廁所。“廁所革命”得到了廣大農村居民的熱烈歡迎。
在永泉屯村民李洪帥的小院里,記者一進院就看到左邊墻角新修建的藍色無害化廁所。拉開廁所門,地面鋪上了漂亮的瓷磚,安裝上干凈的坐便器,坐便器上還精心套上了坐便套,廁所房頂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,廁所里面用上了太陽能燈,和城市居民的家里并無二致。
李洪帥告訴記者:“過去家里是旱廁,糞便裸露在外,氣味大,你們城里人都受不了。這次國家有這樣的好政策,改造后的廁所糞便不會裸露在地面,夏天沒有了蛆蟲,無害化處理后的糞便我們直接就可以用來澆灌菜地,我們特別高興!
因此自家‘升級’了一下,在標準的基礎上,我們又自己加裝了瓷磚、坐便、太陽能燈,和城里人的廁所都一樣了,今年過年,在城里上大學的女兒回家肯定會高興的!”
“下鄉掛職不是在鄉鎮多一個辦公室,多一雙筷子,多一個茶杯,更不是為了蹭經驗。而是要踏踏實實為農村基層做一些事情、解決一些問題,不辜負黨和群眾對我們的信任和期待!驗收好廁所,讓農村群眾過一個干凈、幸福的春節!”寒風中,譚嘯吸著鼻涕對記者說。